主要關(guān)于武夷山茶的文章、知識;制茶、評茶經(jīng)驗交流,還有一些知識文章分享。? ??? ? ?
小時候就知道有個《農(nóng)業(yè)八字憲法》,其中把肥字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。當時有句口號“莊稼一枝花,全靠肥當家”,好像主要指種糧食之類,那時的巖茶沒有什么人施肥。后來有種綠肥,如潴屎豆之類。但是,普遍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客土。
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,化肥逐步進入茶地。我印象中,開始“肥田粉”,后有“碳氨”“尿素”,如白糖一般。那時使用的很少,主要用催長新叢。后來又有了復(fù)合肥,顆粒的。包裝袋上標有氮、磷、鉀含量,初時好像氮含25%,磷鉀各含15%。再后來氮含量降低了,三樣均為15%。一般用于作基肥,用量多少各家不一。我家茶只采春茶一茬,所以很少施追肥,除了幼齡茶才會施一些。我從書本上得知氮主要長枝葉,磷主要結(jié)果實,鉀主要壯枝干。那時我還聽姚月明老師說,武夷巖茶主要是缺鉀。
氮肥施多了,茶青葉綠素多,不但難以做青,而且茶葉味道也不好,有臭青味和肥料味,這種現(xiàn)象我是見過的。往往會猛施肥料的人,大都是賣青葉的茶家。另外是少數(shù)不講究茶葉品質(zhì)、不懂科學管理的人。我看到有的茶青葉長的特別茂盛,青葉墨綠,但喝其茶滋味,真叫人不敢恭維。那種人雖然擁有好山場也是白搭,那點好山場總歸要被糟蹋了的。
我認為不采夏秋冬茶的茶樹,大可不必如此施追肥,以防浪費肥料、人工、地力,只要冬季多施點基肥就足夠了。對于留高叢的茶地,可以施夏肥,但要施得深一些??傊嗍┗?,對茶葉是沒有好處。
比較講究的做法,有些人以菜餅肥和復(fù)合肥合施。我有兩片地也這樣做了幾年,100斤復(fù)合肥配300或400斤菜餅。好似葉底更柔軟些,味道更甜些,但對增重增厚茶氣不是很明顯。施菜餅有個問題,就是會招來野豬翻拱茶地,甚至拱起茶樹,或把地塝踩塌掉。所以如今有的茶地上“彩旗飄飄”、假人站立。那天我見到村民祝繼華挑著兩個舊的大紅燈籠上山,奇之而問。答說是拿去嚇唬野豬的。據(jù)說,人的頭發(fā)對拒野豬很有效,不知是怕人的氣味,還是頭發(fā)會嗆喉嚨?所以有人在茶地中撒人的頭發(fā)。鄰近我茶地那片茶山主人還在茶地上裝鐵夾子,寫了個告示。他說沒寫告示,傷著人麻煩就大了。反正野豬不識字,立個字牌,它也看不懂。但是,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人還是戰(zhàn)不過野豬。野豬太多了,防不勝防。
我是深知過多施肥對茶青品質(zhì)、茶品味道,以及對地土的影響。所以我和兒子的觀點很一致,盡量少施化肥。幾年來,每年只施一次,一畝約80來斤。為我管山的王盛旭給我說了一件事,啟發(fā)了我們。他說:三仰峰那片水仙,前年有兩坪因肥料不夠而沒施到,去年去采摘時,也不見差。事情原委是這樣,我三仰峰那片水仙,約1.3畝,以往每年放100斤復(fù)合肥料,畝約80斤。前年,為了讓工人少背20斤,我叫他買那80斤裝、價錢卻更高的進口復(fù)合肥。這老兄手抓習慣了,到后兩坪就沒肥了,自然沒東西可施放,想不到長勢差不多。所以我們父子決定那片地干脆不施肥了。2017年茶青產(chǎn)量持平,品質(zhì)也更好。說明這種茶地是可以不施肥,何樂不為?另一片肉桂,沒有施肥就減得厲害了,茶青只有去年的一半多。我們分析了減產(chǎn)的原因,兒子說還要試驗兩年。
完全不施肥,是要看山場條件的。一般說來要地勢落窠,周邊植被樹木茂盛,土層肥厚,濕度較高,日照偏少等。我們認為,這種山場是完全可以少施肥,甚至不施肥的。還要因品種而行之。否則完全不施肥是不行的。少施肥就得去整治山場,營造好的茶樹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如種樹、深挖內(nèi)側(cè),開各種地溝排水保水等。古人云“鋤頭口出黃金”,不靠肥就得靠鋤頭。少施肥、不施肥的茶品,肯定比有施肥、多施肥的要強。如今不少人已意識到這個道理。
至于噴藥,我認為目前完全不噴,看來還不行。但是一定合理噴灑、盡量少噴。要選擇高效、低毒、安全的農(nóng)藥。要適時到茶地觀察,并請教當?shù)貙I(yè)人員。前些年,我們主要用天王星、吡蟲啉,這幾年使用的是“生物農(nóng)藥”,據(jù)介紹,優(yōu)點很多。但也要進行必要的更換,以對付害蟲的抗藥性。在巖茶區(qū),春茶采摘后,就從來不噴藥,即使有病蟲害,除了毀滅性的之外,一般也不去管它。我家的茶也是如此。
鳴謝: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如原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(wǎng)供大家瀏覽,或不應(yīng)無償使用,請及時告知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!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。如有侵權(quán)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郵箱:475748776@qq.com,再次感謝!